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公示
时间:2016-01-15 15:54 浏览量:13992 次
字体
    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的通知》(国科奖字〔2015〕46号)要求,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2016年度拟推荐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现将拟推荐项目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6年1月15日至2016年1月25日。公示期内,如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布的内容持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实名(注明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向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据材料,以便于核实查证。单位提出异议的,应当在异议材料上加盖本单位公章;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当在异议材料上签署本人真实姓名,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对异议人身份和反映情况予以保密。凡匿名、冒名和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联系人:李醒冬
    电话:010-63253478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小马厂6号华天大厦4层
    邮政编码:100038
 
云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2016年1月15日
  推荐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昆明新机场工程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二、推荐单位意见: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申报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内容均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填写要求。
  昆明新机场工程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历经4年持续的科技攻关和应用实践,面对诸多工程关键建造技术和重大装备制造等方面无行业标准、无规范可循等巨大困难,坚持创新驱动,取得了包括设计、制造与施工的重大创新性科技成果,实现了在“大型公共建筑隔震技术、钢结构支承体系、大型枢纽机场行李自动化系统国产化、绿色机场工程示范”等全方位的创新,在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节约成本和填补国内空白、形成行业规范及标准、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等方面有重大贡献,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对大型枢纽机场的建设具有很高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其相关技术成果已在北京新机场和广州、南京机场扩建等工程推广运用,生产的行李处理设备已经出口到英国、法国、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专家鉴定,多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技创新成果特等奖。
  根据国家科技技术进步奖授奖条件,推荐该项目申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
  昆明新机场是面向东南亚、南亚,连接欧亚的国家门户枢纽机场,是中国民航局按照“节约型、环保型、科技型和人性化”批准建设的第一个绿色机场示范工程,工程采用多项先进技术,促进了机场大型建筑技术和成套设备的发展。
  1、主要技术
  (1)昆明新机场航站楼是国内首个采用隔震技术的航站楼,也是世界上单体面积最大的隔震建筑,应用1810个大型隔震支座,单体面积达54万平米。经历了实际地震,获得强震记录,隔震后地震响应降低60%以上,大大提高了结构安全性,满足极罕遇地震下结构安全、大震下机场功能不中断的性能;开发了高性能的大直径橡胶隔震支座,提出了隔震支座安装和更换工艺,形成行业和地方标准;开发了隔震建筑实时多维安全监测技术,成果纳入国家标准。另外,还提出了基于隔震承载体系的超大面积混凝土结构抗裂技术,对控制混凝土裂缝起到了的关键作用。其成功应用极大推动了我国和世界隔震技术的发展。
  (2)大型枢纽机场行李系统过去被国外三家企业垄断,致使造价昂贵,维护成倍高,本项目攻克了大型枢纽机场行李处理系统设计、制造、集成技术难题,研制了国内首台套大型枢纽机场行李处理系统,技术指标优于国外设备,填补了国内产品空白,彻底改变了我国大型机场长期依赖进口行李系统的局面,打破了国外厂商对国内大型机场行李系统的定价权,使大型机场行李系统造价和维护成本降低近五成。
  (3)昆明新机场航站楼中心区屋顶平面尺寸324m×256m,空间交叉彩带拱结构是国内空白。大型弯扭结构所有构件均为异形,设计复杂、安装精度要求高、施工困难、危险性高、工期长。本项目解决了大型弯扭结构设计和制造加工难题,研发了计算机模拟彩带预拼装技术系统,代替构件实体预拼装;采用新型结构支承体系,解决了拱形彩带结构的稳定设计问题;研发了大型弯扭构件加工和检测技术,研发了大跨度网架变高度高空滑移技术,实现网架有坡度折线轨道滑移。
  (4)昆明新机场是国内第一个经中国民航总局批复建设的绿色机场,取得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科技创新、人性化服务的综合绿色效益,成为首个获得住建部三星级绿色建筑认证的机场,对于中国乃至国际民航绿色机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2、主要成果
  获发明专利6项、其他知识产权9项,省部级工法8个,规范11本,出版专著2部,全国行业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3项。
  3、应用推广及效益
  主要成果全面应用于昆明新机场项目。自2009年至今,开发的系列隔震技术已应用于近3000栋隔震建筑,包括建成全国最高隔震建筑和最大隔震住宅区等工程。正在建设的北京新机场航站楼也采用了本项目的研究成果,解决复杂结构的抗震和超大面积混凝土的开裂问题。开发的行李系统为昆明新机场节省建设资金1.4亿元,每年减少运行维护费用1000余万元,还应用于哈尔滨、广州、武汉等机场和Antigua、Angola等海外机场项目。昆明新机场2015年航班正点率在国内千万级机场中排名第一,实现了运行高效的绿色机场,对于国内外绿色机场的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客观评价
  1、国家相关部门正式作出的技术检测报告、验收意见、鉴定结论
  (1)《昆明新机场工程建造关键技术创新与实践》,2015年7月20日由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在北京组织陈颙院士为主任、董石麟院士为副主任的鉴定委员会的鉴定意见: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隔震集成技术”和“超大型弯扭钢彩带设计、制作和安装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昆明新机场航站楼基础隔震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2011年3月16日由中建总公司组织荣柏生院士为主任鉴定委员会的鉴定意见:“该成果在昆明新机场航站楼工程中得到了应用,保证了工程质量、安全和工期,社会和经济效益良好。形成的专利、工法对类似工程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超大型异形钢结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2013 年5月30日由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组织董石麟院士为主任的鉴定委员会的鉴定意见:“该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超大型弯扭钢彩带设计、制作和安装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大型枢纽机场行李处理系统智能成套装备研制开发与昆明新机场应用示范》,2013年3月2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以孙优贤院士为主任的验收专家委员会意见:“项目完成了项目实施方案批复的内容,达到了规定的要求,系统已投入正常运行。该项目填补了国内同类产品的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研制开发的大型枢纽机场行李处理系统集成技术和系列行李处理设备获得了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行李处理系统自动分拣审定合格证、民用机场专用设备使用许可证。”。
  (5)《绿色昆明新机场的研究与实践》,2013年5月24日由云南省奖励办组织杨国庆教授为主任,王有为设计大师、蒋作舟设计大师为副主任的定委员会的鉴定意见:“该项目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国内外重要科技奖励
  (1)昆明新机场航站区、飞行区工程获2014年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昆明新机场航站区工程获2014年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昆明新机场工程获2014年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2)昆明新机场工程建造关键技术创新与实践,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2105年科技创新特等奖。
  (3)国内设备最齐全规模最大的大型机场自动行李处理系统研制成功填补国内空白, 2009年云南省十大科技进展, 云南省科技厅。
  (4)昆明新机场航站楼成为应用减隔震技术的世界最大单体建筑, 2009年云南省十大科技进展, 云南省科技厅。
  (5)昆明新机场航站楼隔震成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中国地震局十一五以来十项最具有应用实效的科技成果第一名, 国家地震局。
  (6)大型枢纽机场行李分拣系统特征试验线研制建设, 2011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7)计算机数字模拟钢结构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 2010年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8)昆明新机场航站楼基础隔震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1年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9)昆明新机场航站楼钢彩带结构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1年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10)机场行李处理系统单机设备行业标准编制, 2012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11)大型枢纽机场行李处理系统成套装备研制开发, 2014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12)昆明新机场关键施工技术研究, 2013年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13)昆明新机场行李自动化分拣系统, 国家发改委、工信委、财政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装备国产化2011年首批奖 。
  (14)昆明新机场航站区停车楼工程, 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示范工程。
  五、推广应用情况
  本项目科研成果直接全面应用于昆明新机场,为昆明新机场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正在建设的北京新机场采用了本项目研究成果,设计中采用了性能化组合隔震技术和绿色机场技术。同时,该研究成果近几年在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二期工程、上海铁路局南京南站工程、部分海外机场等工程中成功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推广应用价值十分显著,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1)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 在2008.12~2009.5期间应用创新点一,结构造价降低10%,安装工法创新节约钢材1000吨。推动了云南省减隔震技术的广泛应用。联系人李丹毅,13577155879。
    (2)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 在2009.2~2012.6期间应用创新点二,在相同技术和商务条件要求下,中标价格是另外两个国外竞争对手投标价格的76%和68.3%,为建设指挥部节省了1.4亿元以上的建设资金,项目的每年的运行维护费用比国外集成商节约1000多万元,在机场行业内产生了极大的积极反响。联系人陈灏波,13608868661。
    (3)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在2008.12~2009.5期间应用创新点三,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缩短了施工工期、节约成本约3100万元、保证了质量,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有力推进了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联系人李丹毅,13577155879。
  (4)玉溪市人民政府, 在2013.9~2015.4期间应用创新点一,节约钢材2882吨,节约混凝土14300立方米,节约造价726万元。联系人张占仁 13008672588。
  (5)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建设指挥部, 在2012.1~2012.3期间应用创新点三,屋盖面积10万平方米,采用该技术3个月安装完毕,共节约造价1260万元,加快工期2个月。联系人钱凯法,18651863599。
  (6)安提瓜—巴布达V.C.伯德国际机场,在2013.1~2015.6期间应用创新点二,中标了安提瓜—巴布达V.C.伯德国际机场行李处理系统项目(合同额约2600万元),开拓了国际市场。联系人曾德智,15600471522。
  (7)昆明新机场航站楼成功应用减隔震技术后,云南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把推广减隔震技术作为城市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举措, 2011年出台的《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减隔震技术发展与应用的意见》,要求中小学校舍、医院等重要生命线工程使用减隔震技术。同时云南省建设厅授牌成立“云南省减隔震技术研究生产示范基地”,并在全国建成隔震建筑3000多栋,超过全国的一半。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国内多个省市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在全国高烈度区全面推广减隔震技术。昆明新机场是我国隔震技术发展的又一里程碑。对我国减隔震技术水准的提升和推进该项技术的应用起到重要作用。
  六、主要知识产权目录
知识产权类别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国家(地区) 授权号 授权日期 证书编号 权利人 发明人 发明专利有效状态
发明专利 一种X型弯扭彩带及其制作方法 中国 ZL201110339711.8 2014-5-14 1401421 江苏沪宁钢机股份有限公司 钱志忠、周永明、杨建明、唐香君、庞志彬 有效
发明专利 橡胶隔震支座施工方法 中国 ZL200910198348.5 2011-5-25 783797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唐际宇、戈祥林 、张勋胜、王村、吴代奖 有效
软件著作权 行李信息管理系统[简称:FSAC]1.0 中国 2014SR158906 2014-10-23 828143 昆明昆船逻根机场物流系统有限公司   有效
发明专利 隔震支座更换方法 中国 ZL201010231810.X 2011-11-9 861824 云南震安减震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唐际宇、安晓文、束伟农、宋廷苏、戈祥林、张勋胜、刘涛 有效
发明专利 单根弯扭彩带及其制作方法 中国 ZL201110339509.5 2014-2-12 1346818 江苏沪宁钢机股份有限公司 钱志忠、傅新芝、杨永春、卜俊辉、余其平 有效
发明专利 一种基座节点制造方法 中国 ZL 2010 1 0580907.1 2012-7-11 1000021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唐际宇、张勋胜、石荣金、殷巧龙、吴柳宁、范波、陆仕颖 有效
实用新型 专用于1000毫米直径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连接装置 中国 ZL201120513880.4 2012-8-29 2373368 云南震安减震技术有限公司 刘迎春、唐均 有效
实用新型 一种行李处理系统用空框配发系统 中国 ZL201420083279.X 2014-8-20 3750200 昆明昆船逻根机场物流系统有限公司 李佳鸿、谢军华、罗俊斌、刘杰 有效
软件著作权 机场特殊地质区域统计软件V1.0 中国 2011SR091660 2011.12.07 355334 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   有效
国家级工法 贝雷架支撑体系施工工法 中国 建质[201440 2012-3-19 GJEJGF152-2012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 戴立先、蒋礼、郐国雄、蔡玉龙、杨啸磊 有效
               
  七、主要完成人及技术贡献:
  安晓文,排名:1,技术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云南省地震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本人对创新点一做出了创造性贡献。主持昆明新机场航站楼减隔震关键技术研究课题,提出航站楼大型公共建筑性能化组合隔震设计理念;主持航站楼减隔震成套技术服务项目,负责隔震支座开发、安装、检验、更换、安全监测等专题,使用隔震技术后,航站楼结构节约了钢筋混凝土用量,费用降低10%以上,负责昆明新机场抗震设防综合技术总结。在该项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总量的70%。
  张晓昆,排名2:,技术职称: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本人对创新点二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大型枢纽机场行李处理系统智能成套装备研制开发与昆明新机场应用示范”项目的负责人和应用示范项目的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总体规划、系统集成设计、组织实施与协调。对主要科技创新3作出了重要的创造性贡献。在该项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总量的85%。
  朱忠义,排名:3,技术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本人对创新点一、三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共同负责昆明新机场隔震体系的分析研究,参与基于性能的组合隔震设计方法研究,提出了拱形钢彩带的大型结构体系,并对其进行了系统分析,共同提出了基于隔震承载体系的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抗裂技术。在该项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总量的70%。
  周福霖,排名:4,技术职称: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工作单位:广州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创新点一做出了创造性贡献。作为云南省地震局特聘专家,参与昆明新机场建设全过程。参与昆明新机场航站楼减隔震关键技术研究课题,昆明新机场地震安全关键重大方案拟定、实施和验证。提出航站楼大型公共建筑隔震设计总体设计方案;确定隔震支座开发、安装、检验、更换、安全监测等主要专题的技术路线,组织对重大关键问题进行论证。取得的成果支撑了昆明新机场组合隔震成套技术的设计和实施。在该项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总量的70%。
  吴凡,排名:5,技术职称:正高工,工作单位:昆明新机场建设指挥部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主要科技创新一、二、三、四有重大贡献。全面负责昆明新机场工程科技创新和应用的策划决策、组织协调工作,创新提出绿色机场理念核新内容、抗震设防综合技术和行李系统智能成套装备技术的研究方向、技术路径。对减隔震系统和行李处理自动分拣成套设备的系统集成等技术难点组织协同攻关。在该项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总量的60%。
  束伟农,排名:6,技术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主要科技创新一、三有重大贡献。参与了整个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组织和参与隔震、钢结构和超超大面积混凝土结构抗裂技术课题的研究工作。在该项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总量的60%。
  校荣春,排名:7,技术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主要科技创新一、三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施工项目负责人,共同主持基础隔震施工技术研究,持钢彩带综合施工技术研究,超长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并在昆明新机场航站楼项目推广应用。在该项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总量的50%。
  王晓波,排名:8,技术职称:工程师,工作单位: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对主要科技创新三有重大的贡献; “超大型异形钢结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课题组负责人之一,总体策划、组织、实施子课题研究,对超大型异形钢结构施工关键技术难点提出解决方案。在该项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总量的90%。
  姜昌山,排名:9,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工作单位: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主要科技创新四有突出的贡献。主持昆明新机场飞行区工程绿色设计、全场土石方工程设计及跑道沥青道面关键技术研究。优化机场平面布局,减少机场占地面积和飞机地面滑行油耗。通过动态设计实现全场3亿土石方量(5种填料)的填挖平衡、充分利用和合理调配,道面及建筑用粗集料全部就地取材,植物土全部用于土面绿化。通过系统研究提出适应场区地质条件的跑道沥青道面结构组合设计、道面高性能材料指标体系和施工变异控制方法,首次在国内大型民用机场新建跑道采用沥青混凝土结构。在国内首次采用GPU桥载电源且配置率达100%,可每年减少航油消耗3679万升。滑行道弯道边灯采用LED灯,比普通灯具节能90%。场内设置雨水调蓄设施,减少雨水外排流量并加以利用。在该项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总量的60%。
  李章建,排名:10,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云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主要科技创新一、四重要的贡献。作为课题主要研究人,参加了新机场航站楼前中心区抗震结构的混凝土施工;负责解决了国内最大单体航站楼前中心区抗震结构高耐久性低收缩超长大体积混凝土关键技术难题。在该项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总量的70%。
  皇甫岗,排名:11,技术职称:研究员,工作单位:云南省地震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主要科技创新一有重要的贡献。作为课题负责人之一,负责抗震设防综合技术研究总体方案的策划、设计、论证与指导,组织项目的实施,对项目执行中关键环节和难题进行指导,对工程场区地震、地质环境做出总体评估,提出大型公共建筑四水准抗震设防思想,航站楼地震动输入的近场效应研究方向和上部结构性能控制目标等重大技术方向。在该项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总量的60%。
  戈祥林,排名:12,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主要科技创新一、三有重要的贡献。从分公司层面负责总体策划协调,担任钢结构实施攻关、隔震垫安装攻关和超长混凝土施工攻关课题组技术顾问。在该项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总量的60%。
  谢军华,排名:13,技术职称: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主要科技创新二有创造性贡献。“大型枢纽机场行李处理系统智能成套装备研制开发与昆明新机场应用示范”项目实施的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关键技术与系列行李处理设备研制开发的技术抓总。在该项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总量的90%。
  韩黎明,排名:14,技术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主要科技创新四有突出的贡献。主持了昆明新机场绿色建设主体研究项目,在国内首次参与提出了绿色机场概念及内涵表达,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绿色昆明新机场的技术线路与建设指标体系,主持完成了昆明新机场系列绿色专项设计任务书,首次在国内提出了机场可持续发展手册。参与了全球第一个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探索绿色机场建设的指导、推动工作,取得了良好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科技创新以及人性化服务的综合绿色效益。在该项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总量的60%。
  向雪松,排名:15,技术职称:工程师,工作单位:昆明新机场建设指挥部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主要科技创新二、四有重要贡献,参与绿色设计任务的指标研究,作为主要技术人员参与行李系统国产化系统的研究,并直接指导在工程中应用。在该项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总量的60%。
  八、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1完成单位。
  对本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情况的贡献:主要负责完成设计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参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在大型公共建筑组合隔震成套技术、超大型异形钢结构关键技术、基于隔震承载体系的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抗裂技术子课题的研究和应用方面有重大贡献并将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昆明新机场航站楼工程,解决工程中的关键问题,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和成果还可以为其他重要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特别是高烈度区的结构抗震设计参考使用。
  云南省地震局,第2完成单位。
  对本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情况的贡献:作为昆明新机场抗震设防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主体承担单位。完成昆明新机场地震安全相关的抗震设防标准、地震环境、近场地震动特性、活动断裂调查、填方地震动控制等基础研究工作。在工程建设阶段,承担世界最大隔震建筑昆明新机场航站楼减隔震成套技术项目,参与隔震结构设计,提出基于性能化的组合隔震设计理念,完成了大型橡胶隔震支座开发、安装施工、检验、更换、安全监测等专题。使用隔震技术后,航站楼结构节约了钢筋混凝土用量,费用降低10%以上,抗震性能大幅提高,保证了机场“七彩云南”特殊建筑效果的完美实现。建设完成的地震安全检测系统,不仅记录了隔震建筑施工阶段、运行阶段5年多的数据资料,同时记录了机场附近发生的4.5级地震航站楼结构反应。结果表明航站楼隔震效果明显,抗震性能大幅提高,检验了应用于航站楼的成套技术成果的有效性。能够保证遭遇大地震后结构安全和保证航站楼能够正常发挥功能。昆明新机场抗震设防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解决了昆明新机场抗震设防难题,形成了系统的隔震设计、施工、监测成套技术,形成了多部行业规范,推动了全国抗震、减震和隔震技术发展。
  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第3完成单位。
  对本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情况的贡献:完成了大型枢纽机场行李处理系统系列行李处理设备和系统集成技术的开发设计工作;形成了为大型枢纽机场建设提供成套行李处理装备的产业化能力;取得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一批技术成果,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和产品,填补了国内同类产品的空白,提高了我国大型机场行李处理系统的自主研发、制造和配套能力,大幅降低了系统采购、运行维护和升级改造成本,打破了行业内由国外集成商垄断的市场定价规则和服务模式;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形成了系列技术标准及规程规范,具备了大型枢纽机场行李处理系统建设所需的设计能力、集成能力、成套装备制造能力、安调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及售后服务能力,为公司今后机场行李处理系统的市场开拓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继应用示范项目——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行李处理系统后,依托项目研制开发技术成果,公司还陆续签约完成了哈尔滨、衡阳、广州、泸沽湖、武汉等国内机场和Antigua、Angola等海外机场行李处理系统项目,生产的行李处理设备已经出口到英国、波兰、法国、中东、俄罗斯、蒙古、印度、新加坡、印尼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第4完成单位。
  对本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情况的贡献:组织完成昆明新机场航站楼项目,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和丰硕的科技成果。主持完成了基础隔震施工技术研究,并在昆明新机场航站楼项目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持钢彩带综合施工技术研究,并在昆明新机场航站楼项目推广应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主持超长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并在昆明新机场航站楼项目推广应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江苏沪宁钢机股份有限公司,第5完成单位。
  对本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情况的贡献:全面参与“超大型异形钢结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的立项和课题组织工作,在研究攻关过程中积极组织公司内外相关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参与本课题的研究与攻关;全面策划、组织本课题中各项关键技术在昆明新机场工程中的实施及推广应用。
  昆明新机场建设指挥部,第6完成单位。
  对本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情况的贡献:提出项目整体研究思路,主持项目的全面研究工作,提出项目整体研究方案,主持项目全面研究工作。提出了绿色机场理念,绿色机场实施的工作思路,技术路线,以及相关的技术支持研究工作,首次在国内大型枢纽机场的行李系统建设中采用国产化技术,创新了大型公共建筑隔震性能化设计,提出一整套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关键控制技术,并负责项目成果的集成应用及示范推广。
  云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第7完成单位
  对本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情况的贡献:独家承担了新机场总量约300万立方米混凝土的生产供应,其中重点解决了国内最大单体航站楼前中心区抗震结构所涉及的超长大体积高性能混凝土关键技术难题,以及东川泥石流河沙资源化利用。
  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第8完成单位。
  对本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情况的贡献:承担建设绿色昆明新机场主体研究,在国内外首次进行绿色机场理论研究,定义了绿色机场内涵,建立了系统的建设绿色机场的指导性文件,形成了绿色机场工程建设的理论和程序。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绿色昆明新机场的技术线路,有序推进了建设绿色昆明新机场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承担昆明新机场飞行区工程绿色设计、全场土石方及地基工程设计和关键技术研究、跑道沥青道面关键技术研究。优化机场平面布局,减少机场占地面积和飞机地面滑行油耗,提高近机位比例达80%。通过动态设计实现全场3亿土石方量、5种填料的填挖平衡、充分利用和合理调配,道面及建筑用粗集料全部就地取材,植物土全部用于土面绿化。首次研究在国内大型民用机场新建跑道采用沥青混凝土结构。在国内首次采用GPU桥载电源且配置率达100%,可每年减少航油消耗3679万升,每天可减少CO2排放9.1万吨。滑行道弯道边灯采用LED灯,比普通灯具节能90%。在上述研究成果基础上,承担了绿色机场规划设计、建造及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绿色机场评价与建设标准研究(民航局科技创新资金重大专项)等多个科研项目;承担了《绿色机场规划导则》、《民用机场绿色施工指南》等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在北京新机场工程、上饶三清山机场工程、成都新机场工程等多个机场项目中推广应用了昆明绿色机场科技示范研究的成果和经验。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第9完成单位。
  对本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情况的贡献:作为钢结构安装施工单位,牵头研究了贝雷胎架应用、超重超大构件吊装、复杂异形钢结构动态测量等关键技术,调配技术攻关人员,全面组织课题工作推进及相应奖项申报工作。提供资金确保本项目科技成果的研究与开发,组织专家论证事宜,总结本项目的相关科技成果,并参与技术交流与发布,对先进技术汇编为企业级工法,并申报省部级、国家级等工法成果,在行业内积极推广有关科技创新成果。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10完成单位。
  对本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情况的贡献:作为昆明新机场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单位,全面主持本项目的机电施工技术研究与实施工作。围绕绿色建造、智能制造、节能降耗、资源利用展开理论研究和试验,形成了一大批机场机电安装领域的绿色建造技术。对“绿色机场建造技术”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我国首次建造绿色机场做出了重大贡献。该项目创新成果,在我公司承揽的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交通指挥中心、厦门新机场工程等工程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九、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本项目的主要完成人都参与了2006年到2012年6月28日的项目全过程,紧密结合昆明新机场工程建设的强度高,施工难度大,质量控制要求严,并且要在工程建设中解决绿色机场示范,首次应用组合隔震系统,首次建造新型彩带弯扭支撑钢结构体系,首次大型枢纽机场行李处理系统智能成套设备国产化、首台套制造和超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抗裂等重大工程难点和重大问题,高效优化合作,保障了本项目顺利实施。项目参与人员在研发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总量的50%以上,各完成人所在单位在项目进行期间给予各完成人很大的资源调配优先权,各完成人针对本单位的专题合同职责,在相应期限内提交了可行的技术方案并与其它合作单位共同讨论、优化方案的先进性,经济型和安全性指标,保障设计方与施工的有机集合。
  昆明新机场建设指挥部负责总体组织、可研项目计划下达,经费安排,成果鉴定,设计方案报批,直接应用于工程。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负责航站楼飞行区等工程绿色设计。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分别与云南省地震局工程研究院合作开展大型公共建筑组合隔震性能化设计、研究地震台实验等,形成设计参数应用于设计。江苏沪宁钢构有限公司开展超大异形钢结构新型彩带弯扭支撑结构体系力学模型,网架划分和基于整理模型计算,拱形彩带结构的稳定性设计方法研究形成设计成果。昆船集团昆船逻根开展大型枢纽机场行李处理系统与旅客离港达到相关的业务流程、工艺指标的模拟,验证。云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基于隔震承载体系的超长大体积混凝土应力外释的影响因素,非线性分析模型等形成设计方案。云南地震局工程研究院与中建八局有限公司共同创新隔震支柱精确安装和更改工法。江苏沪宁钢构与中建钢构完成彩带钢结构安装。云南建工与中建八局、北京城建合作完成绿色施工组织深化设计和大体积混凝土抗裂施工。各专题组通过创建模型,模拟试验样品试验样机(样板)检测等创新性的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形成了昆明新机场工程重大关键技术,主要创新点和工程方案,经相关审批,直接应用于工程建设。工程项目全部应用国内外大型枢纽机场建设方面创新性的突破。

记者:
摄影:
责任编辑:
微信扫一扫看文章